不同的人多少都会对于什麽是最好的有不同意见

网球赛季中最难忘的1999年(上)

1999 年是网球界最令人难忘的赛季吗?

不同时代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没有人会否认,不少经典比赛、令人惊叹的故事情节、显着的突破和令人瞠目结舌的时刻都发生在1999年。

在女子方面尤其如此,1999 年标誌着 WTA 黄金时代的开始:玛蒂娜辛吉丝(Martina Hingis)正处于她的顶峰;林赛达文波特 (Lindsay Davenport) 作为卫冕大满贯冠军加入了她的行列;大小威廉斯姊妹(Venus and Serena Williams)开始真正影响这项运动;葛拉芙(Steffi Graf)和莫妮卡塞莱斯(Monica Seles)仍在争夺冠军;莫瑞丝摩(Amélie Mauresmo)和金克莱斯特丝(Kim Clijsters)出现了;珍妮弗卡佩雅蒂(Jennifer Capriati)正在恢復势头;安娜库妮可娃(Anna Kournikova)也组织了一股新的双打力量。

十几岁的超级巨星激发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媒体和粉丝对女子比赛的兴趣。

随着这一切的展开,男子巡迴赛上同样也发生了重要的事情——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格西(Andre Agassi)重新成为比赛的主导力量。与他的成功并行的是皮特森柏斯(Pete Sampras)在温布尔登的破纪录壮举,而三位才华横溢的澳洲人:帕特拉夫特(Pat Rafter)、马克菲利普斯(Mark Philippoussis)和莱顿休伊特(Lleyton Hewitt),让澳洲的国旗在这项运动中永垂不朽。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个惊人的1999。

莫瑞丝摩(Amelie Mauresmo)各方面突破

这位法国女子作为世界排名第 29 位来到墨尔本公园(Melbourne Park),当时她并非种子选手——在那个年代,主要赛事只有 16 名选手可以成为种子选手。在进入准决赛的途中,她继续击败排名第九的帕蒂施奈德(Patty Schnyder)和世界排名第 12 的多米尼克范鲁斯特(Dominique Van Roost),在那裡她在第三盘中以 7-5 击败美国公开赛冠军和头号种子选手林赛达文波特(Lindsay Davenport)。

电视播报员甚至在莫瑞丝摩进入她的第一个大满贯决赛后,向观众表示「这裡有一个重要的故事,一个重要的新球员出现在现场。」

莫瑞丝摩的胜利也不是没有争议的,虽然很多不完全是她自己的关係:当年的她也只有十几岁,比较特殊的是她公开了自己同性恋的身份,并带着女友四处征战。在决赛中击败莫瑞丝摩的达文波特和玛蒂娜辛吉丝都提到了莫瑞丝摩的「阳刚」品质,但表示他们的评论断章取意,「阳刚」的是她凶猛的比赛风格。

莫瑞丝摩也在此后继续成为世界第一且赢得两个大满贯冠军,而正是在 1999 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她成为了众所瞩目的网球巨星。

威廉斯姊妹第一次在网球场上相遇,骄傲的父亲在场边向世界宣告威廉斯的时代来临

Serena v Steffi:世代对决

被广泛认为是女子网球历史上最伟大的两位单打选手:塞雷娜威廉斯和葛拉芙,在 1999 年的印第安维尔斯(Indian Wells)决赛中相遇,这是他们唯一一次在决赛中的交锋。那时的葛拉芙正处于职业生涯的尾声,而小威廉斯的时代才刚开始,他们在球场上激烈交锋了三个回合,最后以小威廉斯以三战两胜的成绩,成功从葛拉芙手中接下了女子网球界的权杖。

不过在这场比赛前,两人也曾在另一场比赛中交手过,而赢得那场比赛的人则是葛拉芙,并拿下了自己的第 22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这个纪录要一直到小威廉斯在 2017 年澳大利亚公开赛取得第 23 个冠军,才真正被打破。

两年后,男子网球界也经历了类似的世代对决:罗杰费德勒在 2001 年温布尔顿锦标赛第四轮上遇到了皮特桑普拉斯(Pete Sampras),那场比赛同样也由年轻球员以三战两胜的成绩获胜。

威廉斯姊妹的第一次对决

在与葛拉芙交手后的两週,小威廉斯便挟带着从未输过的气势冲进了迈阿密的决赛,将她的连胜纪录扩大到了 16 场。在那裡,她遇到了自己的姊姊,那也是历史上第一次的维纳斯姊妹对决,也是她们第一次在 WTA 决赛中相遇。

两人进到决赛的方式也相当戏剧性:大威廉斯击败葛拉芙,小威廉斯也淘汰了世界排名第一的辛吉丝。在他们戏剧性的决赛开始之前,她们的父亲理查德在场边座位上高举着「欢迎来到威廉斯秀!」的牌子,相当引人注目。

比赛最后由大威廉斯获得胜利,到了 1999 年 9 月,两人又在慕尼黑(Munich)举行的大满贯杯(Grand Slam Cup,现已不再举办)决赛中继续缠斗,而这次小威廉斯终于赢过了姊姊,取得冠军。

1999年有许多优秀的女性选手出现

网球界的「辣妹」称霸

随着莫瑞丝摩掀起波澜,辛吉丝和安娜库尔尼科娃这对自称是网球界「辣妹合唱团」的双打组合也在澳网比赛中过关斩将,,在准决赛中击败了2号种子丽莎雷蒙德(Lisa Raymond)和雷内斯塔布斯(Rennae Stubbs),然后在决赛击败了1号种子选手达文波特和娜塔莎兹维列娃(Natasha Zvereva)。

辛吉丝和库尔尼科娃也在当年进入法网决赛,不过她们很可惜的输给了威廉斯姊妹。另外她们也还在印第安维尔斯、罗马、伊斯特本(Eastbourne)和 WTA 锦标赛中赢得了冠军。在大多数顶级单打球员也会参与双打比赛的时代,备受争议的兹维列娃在 1999 赛季结束时则成为世界第一双打球员。

葛拉芙与辛吉丝之间的比赛至今依然是网球迷心中的最爱之一

网球赛季中最难忘的1999年(中)

1999 年是网球界最令人难忘的赛季吗?

不同时代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没有人会否认,不少经典比赛、令人惊叹的故事情节、显着的突破和令人瞠目结舌的时刻都发生在1999年。

在女子方面尤其如此,1999 年标誌着 WTA 黄金时代的开始:玛蒂娜辛吉丝(Martina Hingis)正处于她的顶峰;林赛达文波特 (Lindsay Davenport) 作为卫冕大满贯冠军加入了她的行列;大小威廉斯姊妹(Venus and Serena Williams)开始真正影响这项运动;葛拉芙(Steffi Graf)和莫妮卡塞莱斯(Monica Seles)仍在争夺冠军;莫瑞丝摩(Amélie Mauresmo)和金克莱斯特丝(Kim Clijsters)出现了;珍妮弗卡佩雅蒂(Jennifer Capriati)正在恢復势头;安娜库妮可娃(Anna Kournikova)也组织了一股新的双打力量。

十几岁的超级巨星激发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媒体和粉丝对女子比赛的兴趣。

随着这一切的展开,男子巡迴赛上同样也发生了重要的事情——最引人注目的是阿格西(Andre Agassi)重新成为比赛的主导力量。与他的成功并行的是皮特森柏斯(Pete Sampras)在温布尔登的破纪录壮举,而三位才华横溢的澳洲人:帕特拉夫特(Pat Rafter)、马克菲利普斯(Mark Philippoussis)和莱顿休伊特(Lleyton Hewitt),让澳洲的国旗在这项运动中永垂不朽。

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那个惊人的1999。

葛拉芙 vs 辛吉丝:非凡的比赛

二十年过去了,人们仍然在谈论这场隆重的大满贯决赛。这场比赛是葛拉芙 22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中,最后一个获得的——同时也是最甜蜜的;但对于辛吉丝来说,却是终结的开始,自此之后她再也不曾赢得一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那时候的辛吉丝已经赢了五场,并以澳大利亚公开赛卫冕冠军和世界第一的身份进入法。在进入决赛的过程中没有丢一盘,更以 6-4、2-0 的成绩领先葛拉芙,但随着葛拉芙逐渐稳住自己的攻势,以及喧闹的人群开始影响到了选手,这位 18 岁的年轻人终于开始反击。

随着决赛的展开,辛吉丝多次与主裁判发生冲突,赛点时甚至用下手发球激怒了观众,连评论员都说他认为辛吉丝没有像她应该做的那样认真对待葛拉芙。或许这也是为什麽她在最后输掉了比赛,还在颁奖仪式前逃离球场,最终被母亲哄回场边哭泣。

在决赛中击败辛吉丝之前的八强赛和准决赛中击败莫妮卡塞莱斯(Monica Seles),葛拉芙在她的最后三场比赛中击败了世界排名前三的球员,赢得了冠军。而在这个充满感动的颁奖仪式中,葛拉芙说到她很感谢所有人「让我觉得自己是法国人。」

「我在世界各地打过球,但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群,永远,从来没有。」

阿格西最终终于在巴黎完成大满贯的梦想

阿格西的巴黎大满贯

为非凡的法网画上句点的男子决赛也同样让人情绪高涨。

这场比赛是由阿格西对阵安德烈梅德韦杰夫(Andrei Medvedev),这两名选手在 1999 年前几乎没有在巴黎打过红土赛。当时的阿格西排名第 14,在职业生涯中赢得了澳大利亚、温布顿和美国的冠军,但却迟迟拿不下法网的冠军。一直到 1999 年,他击退阿诺克莱门特(Arnaud Clement)与卡洛斯莫亚(Carlos Moya),最终进入了决赛,与当时排名 100 的梅德韦杰夫对决——奇妙的是,梅德韦杰夫才在决赛前两个月被阿格西说服不要退出网球。

比赛最终在阿格西稳定发挥并夺得比赛控制权前拿下了两局优势,成为当时历史上第五位赢得所有四大单打奖杯的人,也是第一个做到这一点的人。

在颁奖典礼上他也直说自己作梦都没想到会有这一天,「虽然我可以忍受失败,但如果真的又输了就完全是毁灭性的打击。我想,这是我能做的最伟大的事情。」

不少年轻选手也纷纷崭露头角

青少年选手点亮温布顿

温布顿的女子单打在那年也受到了震撼,尚未从巴黎比赛中恢復状态的辛吉丝与来自澳洲的 16 岁选手耶莱娜多基奇(Jelena Dokic)打成了平手,这是许多球迷没想过的事情。

而在那场比赛后,耶莱娜继续击败排名第七的玛丽皮尔斯(Mary Pierce),进入她的第一个大满贯八强淘汰赛,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甚至不是比赛中最让球迷惊讶的选手。

同为资格赛选手,年仅 18 岁的亚历山德拉史蒂文森(Alexandra Stevenson),在八强赛中先后击败一连串排名靠前的对手和耶莱娜,成为温网历史上第一位晋级女子单打准决赛的澳洲年轻好手。而在接下来的两週比赛中,还被人爆料说她的父亲是篮球传奇人物朱利叶斯欧文(Julius Irving),顿时她变得更加受到关注。

另一位年仅 17 岁的克罗地亚小将 Mirjana Lucic 同样横扫球场。他在第三轮击败了种子选手莫妮卡塞莱斯(Monica Seles),然后在最后加入了史蒂文森的行列,成为当时打进大满贯准决赛,排名却最低的两位选手。

虽然史蒂文森随后便被黛文波特(Lindsay Davenport)击败,但对这些年轻选手以及球迷观众来说,这个发展依旧是相当值得关注的。

大陆式握把是网球式握把之一

网球拍的握法不同也会影响接球?

网球的基本方面之一是了解网球握法的整体概念——它们是什麽以及它们的用途。借助不同的网球握法,你将能够击出各种类型的球。

一般来说,有四种类型的网球握把:大陆、半西式、西式与最少在球场上看见的东方式。在这裡,我们为你带来了一篇关于最受欢迎和最受欢迎的网球握把的详细文章,以及每一种握法的优点和缺点。

网球握把的类型

大陆式握法(The Continental grip)

大陆式握法是网球式握法之一,被认为是最受欢迎的网球拍握把之一,这种握拍法起源于欧洲大陆,故得此名。大陆式握拍法在进行正、反拍击球时都无需变换握法。主要被球员用于高压杀球(overheads)、放小球(drop shots)、侧旋发球(slice serves)和截击(volleying)这些技巧上。

大陆式握法的另一件事是它让你可以轻鬆地接球,非常方便处理低球,它还能够增加侧旋或下旋。好吧,少数的缺点就是大陆式握法对你的力量或上旋球(topspin)没有太大作用。

Continental Grip的优势

它可以用于各种防守,像是离身球(wide balls)或放小球。

它主要用于截击,因为开放式拍面提供下旋和控制

如果你想在比赛中快速击球,那麽正手和反手都必须使用大陆式握法。

大陆式握把的缺点

缺乏一致性。

如果使用大陆式握把进行正手击球,则很难击出上旋球。

半西方被认为是介于东西方握把之间的最容易打球的握法之一

半西式握法(Semi-Western Grip)

半西方被认为是介于东西方握法之间的最容易打球的握法之一,半西方握法可以替你在全方位的球场上掌握住出色的表现,包括草地、红土和硬地球场上都有机会非常出色。

它似乎也非常适合改变握法,并且还允许球员在基线比赛的正手握拍和发球和截击的大陆式握法之间滑动。有时,低球可能会给这种握拍带来问题,因为闭合的网球拍面可能不是成功返回它们的正确接触点。

半西式握把的优点

这种握把为你提供更多的安全性和控制力。

它还为你提供急需的动力和上旋。

它还允许在你面前更远的地方以球拍接球。

半西方握法的缺点

打低球变得非常困难。

从半西式到大陆式的截击也很困难。

无论你是用左手还是右手,西式握把的重心都会是手柄的中间点

西方握法(The Western grip)

西式握法更像是半西式握法的终极版本,而这个握法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是产生最凶狠的上旋球。在西方握法的帮助下,在面对突然放慢速度的比赛时你也不会手忙脚乱,同时也可以轻鬆应对高反弹球。

不过因为球拍面较靠近自己,低球可能会出现问题,因为它可以快速改变截击的力道。然而如果你是初学者,那麽你可能难以掌握这个握法。无论你是用左手还是右手,西式握法的重心都会是手柄的中间点。

西方握法的优点

它能够产生比任何其他网球握把更多的上旋。

接球点就在你的面前。

球更频繁地弹得又高又快。

西方握法的缺点

接低球难度很大

要在比赛中改变西方握法较为困难。

在较快的比赛上使用它也很困难。

东方式反手握拍被认为是上旋发球(Kick serve)的最佳握拍法之一

东方式握法(The Eastern grip)

东方式握拍法因广泛使用于美国东部的沙土场地而得名,左手先握住拍颈,使拍子与地面垂直,然后手掌也垂直于地面,手握拍柄好像与人握手。东方式握把为网球运动员提供了平击击球的机会,这也使球具有更高的速度和力量。

东方式反手握拍被认为是上旋发球(Kick serve)的最佳握拍之一。好吧,即便需要用到正手或反手击球时,与西式或半西式握法相比,东方式握法更难击出上旋球,并且落球在底线处的高跳球会较为困难。

东方握把的优势

它为你提供了很多控制和对球进行旋转的能力。

这种握拍被公认是最容易学的,对来球高一些或低一些,都能用正、反手击球。

也可以用于上旋发球。

东方握法的缺点

在肩高处击球极其困难。

另外,在和对手打底线拉锯战时,它仍然处于下风。

结论

这些网球握法可能会对你的比赛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下次你选择握法时,请务必考虑上述事项。我们希望这篇关于网球握拍的文章能在你为重要比赛选择下一个握法时对你有所帮助。

近几年,越来越多新进选手开始展露头角

最值得关注的五位年轻女网球选手

在最近几年中,大量的新面孔出现在各级女子网球比赛中,其中一些人甚至已经达到了顶峰,像是尤金妮布夏(Eugenie Bouchard)和西莫娜哈丽普(Simona Halep)可以说是已经被普遍公认即将成为未来的顶级球员。但除了这两位,还有三位球员可以做得比她们目前的记录更好。所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接下来网球界中,五位最值得关注的年轻女子网球运动员。

西莫娜哈丽普

2018拿下大满贯(Grand Slam)之一的法网(French Open)冠军,哈丽普如释重负的表情,不难想像她对这座冠军的朝思暮想。不过一定很多人有疑问,这位现年不到30岁的球后到底从何发迹,又是如何一路往上爬,最终成为球后的呢?

首先,从许多角度可以看出这个女孩有着巨大潜力,在过去也已经展现了自己的实力。她已经取得了惊人的46场胜利,在ATP卡达公开赛(ATP Qatar Open)和布加勒斯特公开赛(Bucharest Open)的胜利也让她获得世界第二的排名。虽然她在2018年没能赢得大满贯,但她也在法网决赛中向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以及在WTA锦标赛(WTA Championships)中的塞琳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一个下马威,可说是非常具有登上球后位置的潜力。不过虽然哈丽普在红土场上表现最好,但如果她变得更有侵略性,那麽她就有机会可以在所有场地上都很好的发挥出实力,并赢得胜利。

每当有人谈论巡迴赛中最有潜力的年轻女选手时,尤金妮布夏这个名字总会被某个人提起

尤金妮布夏

每当有人谈论巡迴赛中最有潜力的年轻女选手时,尤金妮布夏这个名字总会被某个人提起。这位加拿大人已经在WTA赛场上掀起了风暴,在球迷中也变得非常受欢迎。2014年虽然在最后阶段表现的不那麽好,但总体来说她依然表现的非常不错。而在2018年,布夏在澳大利亚公开赛(Australian Open)和法国公开赛上打了两个大满贯准决赛,还打了一场温布顿(Wimbledon)的决赛。在这三次比赛中,你可以发现她无法将重要的时刻所感受到的紧张转化为帮助自己表现的动力,这给她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如果她能在这方面迅速做出锻炼,她未来的表现肯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贝琳达本契奇拿下了2021年东京奥运的女子单打金牌

贝琳达本契奇(Belinda Bencic)

多年来,瑞士(Switzerland)培养了一些非常特别的网球运动员,无论是辛吉斯(Martina Hingis)、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甚至是斯坦瓦林卡(Stan Wawrinka)。而年轻的贝琳达有加入这个令人骄傲的联盟中吗?

如果你看到了她从一度的世界排名第212名到现在跃升到第12名,甚至一度是来到了第4名的话,我想上面的问题也就有了答案。她现在甚至不到25岁,就已经被公认为是WTA年度最佳新人。在美国公开赛(US Open)上,贝琳达进入了前四强的决赛,她也因此成为自1997年以来进入前四强决赛的最年轻选手。而如果你有机会看看贝琳达的比赛,你就会发现她不但足够强大,也对于自己的表现瞭若指掌,相信很快可以看到她在世界网球界中闯出一番成就。

加比涅蒙奎露萨在硬地球场的表现也不错,但她需要的是稳定性

加比涅蒙奎露萨(Garbiñe Muguruza)

这个年轻的女孩上榜并不只是因为她曾经在法国公开赛中战胜了塞琳娜威廉姆斯,更因为她有足够的潜力可以在未来发展的更亮眼。除了塞琳娜之外,加比涅蒙奎露萨还曾经击败了一些同样优异的球员,包含卡罗琳沃兹尼亚奇(Caroline Wozniacki)和西莫娜哈丽普。她在硬地球场的表现也不错,但她需要的是稳定性。一直以来,她赢得了不少冠军,但后来她失去了动力。我认为她需要的是进入世界排名中的前10名,我也相信她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

麦迪逊基丝可以说是目前在WTA赛场上最强大的女选手之一

麦迪逊基丝(Madison Keys)

麦迪逊基丝可以说是目前在WTA赛场上最强大的女选手之一,更被公认为是WTA巡回赛中发球能力最强的选手,请记得她只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却已经被称为未来的明星。有人分析她打球的侵略性和爆发性是很多网球专家们非常喜爱且期待她一路保持的特质。她还信奉「先下手为强」的铁则,这也让她的对手总是处于危险之中。强大的短打能力是麦迪逊的主要武器,在草地和硬地球场都有很大的前途。而我认为她实际上需要的是控制她的力量,这将使她成为最稳定的球员,相信她也一定会不负众望。

网球场上时常可以看到球员以吼叫抒發情绪

网球场上球员的吼叫会影响比赛?

网球界中有个一直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吼叫声。这种现象无论在男子或女子比赛中都可以看见,而这个现象也像其他话题一样,舆论分裂成两方,互不退让。

过去在网球场上吼叫的球员莫妮卡莎莉丝(Monica Seles),曾因为吼叫声高达93分贝(如摩托车的呼啸声一样响亮)而被指责,然而现在越来越多顶尖的球员,如科维奇(Novak Djokovic)、纳达尔(Rafael Nadal)、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塞雷娜(Serena Williams)和维纳斯(Venus Williams)等人,在场上的声音几乎都高达100分贝(相当于电锯、电鑽的声音)。

那,吼叫真的有帮助吗?

研究显示,吼叫的确能带给网球选手明确的优势。临床运动心理学家维克多汤普森(Victor Thompson)博士表示,球员吼叫时会大力的吸吐空气,并带动腹部核心肌群的压缩,进而产生更多力量,好比在从事需要爆發力的运动项目(如铅球和标枪),选手也会發出吼叫声或哼气声。

有两份针对大学球员的研究發现,当球员吼叫时,他们發球和击球的速度可以提高4%至5%。这两篇论文的作者皆指出,类似的效益也会出现在發出叫声的举重和武术选手身上。最有可能的原因在于,透过吼叫,运动员的核心肌群会产生额外的张力。

然而每个选手对于吼叫的意见不同,在过去,纳夫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就曾提出「在比赛中大声吼叫是作弊的行为。」由于球员的吼叫声,和实际击球的时间点有落差,大声吼叫会盖过击球的声音,让对手无从判断,甚至进而干扰对手的反应。在夏威夷大学(University of Hawaii System​)与加拿大卑诗大学(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的研究中,用莎拉波娃与纳达尔击球时的吼叫音量做为测试,结果發现时速80公里的球在噪音的干扰下,会让对手产生60公分的击球误差。

即便如此,许多优秀的选手仍然会在击球时大声喝气或吼叫,研究也指出,有力的吼叫声还能够让球员释放紧张的情绪,还能够提升士气。

网球协会怎麽说?

WTA规则规定中写道:「任何持续干扰正常比赛的行为,比如『吼叫声』,都将按照妨碍规则处理。实际比赛中,选手会因此被扣一分。」

虽然这条规则看起来一目了然,但执行起来并没有这麽容易。由于球场上没有能够针对此项目测量分贝数的方式,裁判对此规则的判断就变得完全主观。从此规定所引發的争议将完全落在该裁判身上,进而影响到他们今后在任何比赛中,客观评断比赛的能力。

网球规定其实写明吼叫声过大可能造成球员被扣分

这就是为什么WTA首席执行官史蒂夫西蒙(Steve Simon)会在迈阿密公开赛(Miami Masters)上的记者访谈中轻描淡写地否定了这个话题的原因。他甚至说现在越来越少球员会在球场上大吼大叫了。

的确,这个现象在近几年有减少的趋势,但这样子的回应却引發了更多讨论、媒体负面报导以及球员的抱怨。不过他却不以为意,甚至有意改变前任CEO史黛西阿拉斯特(Stacey Allaster)还在位的期间所开始实行的一些政策。

当时的史黛西建议WTA开始与年轻球员合作,教育他们如何在没有过度吼叫而影响其他人的情况下抒發情绪,稳定的打好比赛。此举受到了球迷、媒体和球员(像是非常爱叫的莎拉波娃)的广泛欢迎,也稳定实行多年。

然而,史蒂夫却似乎不太喜欢这样的政策,而是将信心寄托于WTA规则手册,希望可以透过这样来管理好这个问题。不过这其实是相当有问题的,与其把责任推给裁判,WTA更应该自己承担责任,解决这个问题。

归根究底,没有人主张网球应该是一项无声的运动

对青少年级别的比赛进行噪音限制是一个开始,给予现役球员进行球场上可接受之噪音水平的指导,以及给裁判提供能够正确测量的技术,将是另一个积极的步骤。

世界顶级运动员在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时,难免会發出一些声音来激励自己。但是,当叫声被认为影响到裁判、对手及观赛球迷的时候,就更应该积极的将之处理好,才不会损及运动比赛的本质,或使人们远离比赛。

Serena Williams是女子网球界中的佼佼者

如果网球赛:Serena Williams对上顶级男子网坛选手们

Serena Williams历年来在女子网球界的优异表现常常会引發人们的争论:如果她面对那些顶级男子网坛选手时,会有怎样的表现?

然而,假设我们可以忽略掉所有的现实问题,把生理因素造成的体能差异等等的放在一边,让Serena在一个不考虑性别的假想中打球;而身为球迷的我们仅仅专注于技能组合、记录和冠军奖盃等与网球有关的因素上。

那麽,Serena Williams在与Roger Federer、Novak Djokovic、Rafael Nadal、David Ferrer或者是Andy Murray的比赛中表现会是如何?

Roger Federer的球风相当稳健。

Serena Williams VS Roger Federer

事实上,Serena Williams相当欣赏费德勒。更不用说两人的生涯总成绩共计有着32个大满贯冠军。

这场比赛无疑是强者之间的对决。

Serena的优势在于她的發球。为什麽会这麽说呢?在2012年的时候,他们俩人都获得了温网冠军,费德勒整个赛季共發出了71个ace球;而Serena则是以创纪录的102个ace球完成了比赛

所以说,毫无疑问的Serena肯定能藉着發球优势从费德勒身上赢得一些分数。然而,费德勒整体表现远比Serena来的更稳定。他也不太容易会被Serena有时在球场上表现出的情绪所影响。也就这点,我个人认为费德勒赢的机会大一些。

▶赢家:Roger Federer。

许多球迷认为Novak Djokovic的反应有时候太过浮夸

Serena Williams VS Novak Djokovic

这肯定会是所有比赛中最有趣的一场,因为乔科维奇和Serena在戏剧性方面很有天赋。换句话就是,他们两个都会有一些浮夸的情绪反应。

不知道我在说什麽的读者可以回想看看他们历年的比赛,再试想看看如果他们两个真的一起比赛了,那将是多么有趣的事情?一边的乔科维奇捶胸顿足,Serena在另一头握紧拳头,然后在得分后大叫「加油!」。

像是在2012年马德里公开赛上,。但对于乔科维奇来说很可能只是一般的夸张式抱怨,包括抵制比赛的部分。

扯远了,让我们回到网球的讨论。

乔科维奇的速度更快,反应也更快,可能比Serena的耐力更强;但Serena历年来对上顶级对手的战绩相对好许多,这对乔科维奇来说并不是个好消息。

▶贏家:Serena Williams。

纳达尔在红土场地上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Serena Williams VS Rafael Nadal

两人都是伟大的冠军,并且拥有强韧的比赛精神。

然而纳达尔的动作可以顺利接住Serena打给对手的极为困难的球,他的反击风格很有可能会让喜欢把握机会和快速结束比赛的Serena感到沮丧。

更不用说如果是在红土场地上进行比赛,纳达尔绝对可以辗压Serena,那不仅仅是他表现最好的场地(历年来共在红土场地上赢了93%的比赛),更是Serena表现最差的场地。

不过如果是在硬地和草地上,塞蕾娜的發球会给她带来优势;且纳达尔职业生涯在草地上的战绩为80.6%,在硬地球场的战绩只有76.8%,相比之下弱势许多。赛蕾娜绝对是有机会赢过纳达尔的。

▶赢家:需要看场地,红土场地的话会是纳达尔获胜;硬地或草地的话则会是Serena Williams。

Andy Murray对上Serena的胜率稍嫌不足

Serena Williams VS Andy Murray

Andy Murray和Serena在2012年一起赢得了美国公开赛。不过他的表现并没有让他成为「史上最伟大的人」的一部分,那之中包括费德勒、纳达尔以及Serena。

莫瑞在底线上的优势会在对阵Serena的反弹中会有所帮助,但Serena的整体表现会更好,像是發球、网前打法和击球都会比莫瑞好一些。

莫瑞在硬地球场的胜率为78.3,草地球场的胜率为81.3;即便是Serena不擅长的红土地胜率只有60.8。

而Serena拥有23座大满贯,莫瑞到2021年为止仅拥有三座。  

▶赢家:Serena Williams。

David Ferrer目前已经从球场上退休了。

Serena Williams VS David Ferrer

说到David Ferrer,应该会有球迷發现了Serena没有和David Ferrer共同出现在任何一场比赛的照片。那是因为他们很少共享同一个聚光灯,也自然没有在任何颁奖典礼上一起合照。

更有人说Ferrer作为一个网球运动员和Serena是两个不同的等级。

不只是Serena更优秀一些,她的發球也相对来说更好。也不用说尽管一直在前五名,但Ferrer对上前十名球员的胜率只有可怜的36.4。

然而在这场假想的比赛中,Serena会让球场成为自己的舞台,把Ferrer从一边压制到另一边。即使是在Ferrer最好的状态和Serena最差的状态,Ferrer也会有很大的可能找到输球的办法。

▶赢家:不用多说了,当然是Serena。

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ke)与小威廉丝(Serena Williams)在2003年的霍普曼杯(Hopman Cup)中搭档出赛,两人默契极佳

男女网球之间的差异不大?费德勒对女网球手的看法令人惊讶

男女网球在许多层面上的差异经常被描绘成一个巨大的鸿沟。据报导,1990年代末,鲍里斯贝克(Boris Becker)就说过,如果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玛蒂娜辛吉丝(Martina Hingis)参加ATP巡回赛(ATP tour)的话,她并不会进入前100名。

一直到2013年,杰夫塔兰格(Jeff Tarango)依然认为当时排名第一的小威廉姆丝(Serena Williams)无法击败排名前 300 位的男性运动员。

因此,克罗埃西亚运动员戈兰伊凡尼塞维奇(Goran Ivanisevic) 的评论可以说是更令人惊喜。

他在1996年参加霍普曼杯(Hopman Cup)的后对着记者说道:「我对女子网球彻底改变了看法,尤其是在与玛蒂娜辛吉丝(Martina Hingis)和婵达鲁宾( Chanda Rubin)对赛后。她们把我的发球非常轻松的回击了回来,那令人相当的印象深刻。」

自从戈兰伊凡尼塞维奇(Goran Ivanisevic) 的评论发表后的20年来,我们可以发现,职业女性运动员的表现水准非常优秀。其中包括大小威廉丝(Serena and Venus Williams) 和沙比纳莉丝基(Sabine Lisicki)在内,发球速度以及击球力道都可以与男性相提并论,有时候甚至更凶猛——麦迪逊基丝(Madison Keys )近年来许多表现都可以说比同期男性运动员还优秀。

体育记者乔恩韦特海姆(Jon Wertheim)在最近一期的广播访谈中与选手詹姆斯布莱克(James Blake)也讨论到这个话题。韦特海姆就问了布莱克:如果在不知道是比赛对手是小威廉丝的情况下,他认为自己有没有机会赢球?

布莱克认为自己还是有些机会:「网球这项运动不外乎就是击中网球让它击中球场地板以得分。而小威廉丝可以说是一个有巡回赛水平的选手,她的击球、发球都无懈可击,但如果我善加运用策略的话,一切都有机会改变。」

布雷克对小威廉丝的了解让他有资格发表评论。他在2003年与小威廉丝一起参加并共同赢得了霍普曼杯;几年后,两人在洛杉矶一起进行训练。

布雷克也说到,男女运动员通常不会一起进行训练的。但这个独特的经验也让他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事物。 「小威廉丝不认为生理差异是限制,她总希望可以跟我做相同的练习,她喜欢以各种方式和我竞争。这让我印象深刻,她从不放弃。」

萨曼莎丝托瑟(Samantha Stosur)也说到自己和男性共同训练的经验,认为虽然与其他女性运动员一起练习往往可以更加互相理解,但与男性的训练却可以获益更多。

「男性球员的发球通常都会比大多数女孩更难、更快。面对女对手的时候,我都会当成是在击败一个潜在赢家,但对上男对手的时候,就必须当成是在击败两或三个潜在赢家来处理。当然也是给自己更大的压力,不过当你必须一次又一次地重复良好的品质,这会是一个很好的考验。」

萨曼莎丝托瑟(Samantha Stosur)也透露,她与25岁的职业男子选手詹姆斯达克沃斯(James Duckworth)对赛了好几次,她还与青少年选手科迪皮尔逊(Kody Pearson)和贝纳德恩孔巴(Benard Nkomba)一起练习。

另一个受益于类似做法的球员是莎拉波娃(Maria Sharapova)。这位五次大满贯冠军当时为2013年澳网公开赛准备了一系列练习赛,其中她与澳大利亚最好的青少年选手们合作更是许多人的焦点。记者也有问到这件事,并问她是如何控制这些青少年的。莎拉波娃则是笑着表示这可以帮助培养那些孩子们的自信心,「其中一个人还真的一度赢过我了,这让我很紧张,虽然最后还是我赢了,但我不会告诉你们他的名字。」

,他在澳网资格赛的第三盘就与资深美国选手史蒂夫詹森(Steve Johnson)的比数拉至17-15。

而在戈兰伊凡尼塞维奇(Goran Ivanisevic)发表评论后的20多年,伟大的罗杰费德勒(Roger Federer)在霍普曼杯上也有类似的发现。

2017年,费德勒代表瑞士与贝琳达本契奇(Belinda Bencic)一起登场。本契奇由辛吉丝的母亲梅兰妮莫利托(Melanie Molitor)执教,他也监督了欣吉斯在伊万尼舍维奇的比赛中的回归发展。

2017年,费德勒代表瑞士与贝琳达·本契奇一起,与这位少年一起登场。本契奇的教练是辛吉丝的母亲梅兰妮莫利托,同时她也担任了辛吉丝一段时间的教练。

费德勒对她的表现就和当初戈兰说的一模一样:「这真的令人非常印象深刻。」

前西班牙职业网球选手加拉莱昂加西亚(Gala Leon Garcia)被任命为西班牙男子网球队队长

男女网球大不同?性别对比赛的影响

我们经常听到男女网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比赛。但这两者之间又有多少不同呢?让我们来从数据层面来好好探讨这个历久不衰的问题。

在2014 年9 月时,前西班牙职业网球选手加拉莱昂加西亚(Gala Leon Garcia)被任命为西班牙男子网球队队长,这个决议惹恼了包括托尼纳达尔(Toni Nadal) 在内的不少人。他在进行电台访谈的时候就表示过他认为队长一职应该要由知晓男子网球界的人来担任。 「我对她没什么问题,但从常理上来说,她对男子网球一无所知。毕竟男子网球和女子网球不一样。」

这样的说法可能会对很多人来说会很奇怪,毕竟两个性别的比赛规则以及赛前训练可以说是一样的,又为什么会针对性别大做文章呢?

不少球迷、球评、教练甚至球员都会表示,男球员的比赛会比女球员比赛格外具有攻击性。虽然不少时候这个说法都可以成立,特别是在发球的时候格外明显。但当你看到斯维特拉娜库兹涅佐娃(Svetlana Kuznetsova)、萨曼莎斯托瑟(Samantha Stosur)以及大小威廉丝(Serena and Venus Williams)的比赛时,这个说法就不一定是对了。

身为一个资深的专业网球教练,西蒙雷(Simon Rea)曾带领、训练过分别男女职业网球选手,像是世界排名第13位的尼克基里奥斯(Nick Kyrgios),又或是前美国公开赛冠军斯萨曼莎斯托瑟(Samantha Stosur)。

对他来说,虽然男女球员在打法、模式和战术上的确会因为体力等有些不同,但他不认为有需要为了性别去改变一些基础的做法。

 「以我的工作来说,我做的第一件事永远都是努力赢得球员的尊重。而就我的经验告诉我,男女网球选手都能够非常有攻击性,而我认为,他们是以不同方式呈现自己的攻击性。」

 「当然,我合作过的两位选手的身体素质都令人印象深刻,但不可避免的,男人的身体素质一直都会比女性好上一点,而他们的发球也一直都是一个强力的武器。但女性可以在防守和技巧上多加琢磨,我就认为萨曼莎相当幸运,且第二发球也是个重要的机会,使得女球员能在水准上发挥的更好。」

男女性在击球上的差别可以从球落地的形状来比较,从中可以发现女性击球的力道比男性来说强了不少。

像是——以127公里/小时的速度超越了诺瓦克乔科维奇(Novak Djokovic)和安德烈戈卢别夫(Andrey Golubev)的124公里/小时,知名网球选手拉斐尔纳达尔(Rafael Nadal)则以119公里/小时的速度名列第五。

这一发现得到了统计系统Game Insight Group (GIG)的数据支持,这些数据主要以 2012 年至 2016 年的澳大利亚公开赛所取得的选手数据为主。

GIG主任马查尔里德博士(Dr. Machar Reid)说:「令人惊讶的是,麦迪逊基丝(Madison Keys)在球场上的表现可以逼近于男性选手的表现,不论是网球的飞行轨道和或是与网球网之间的距离。麦迪森的球打滑通过法院比大多数。

麦迪逊基丝(Madison Keys) 过去四年的比赛里在单赛季发球最多 ACE球数中获得前十名。值得注意的是,她的教练有过男性(汤玛斯霍格斯特德(Thomas Hogstedt)、杰西莱文(Jesse Levine))和女性(琳赛达文波特(Lindsay Davenport)、丽莎雷蒙德(Lisa Raymond))。

这可以看出男女网球的趋势或既定观念不一定是正确的。球员可以和任何性别的教练一起工作,加拉莱昂加西亚(Gala Leon Garcia) 的任命也许是让更多人真正承认这一点的第一步。

法网的红土场地对许多选手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挑战

让许多网球好手都滑铁卢的法网公开赛到底难在哪里?

法国网球公开赛(French Open)是每年在澳网(Australian Open)之后举行的第二个大满贯网球赛事,几乎都是每一年的5月底至6月初之间在法国巴黎举行,是唯一在红土球场上举行的大满贯赛事。但在1946年、1947年以及2020年,比赛时间都被更动到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比赛之后。

法国公开赛有另一个名称「罗兰加洛斯(Roland Garros)」,这个名字同时也是比赛所在之体育场名称,该体育场则是以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空战英雄罗兰加洛斯来命名。

四个大满贯赛事不但在不同国家举办,比赛场地也都有所不同。分别是:

  • 澳网(Australian Open):硬地球场
  • 法网(French Open):红土球场
  • 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草地球场
  • 美网(US Open):硬地球场

这四个大满贯公开赛被认为是职业网球界的巅峰,这些锦标赛的状态反映在奖金和排名积分中。法国公开赛冠军的2000分是常规赛中最大的非大满贯赛事的两倍(不包括世界巡回赛总决赛)。

红土是什么

红土的场地通常会导致球员在比赛中消耗比在草地球场或硬地球场来的更多体力,比赛也常常会更加激烈,使得法网可以说是所有巡回赛事中体能要求最严苛的赛事。也因为红土场地的打法和其他场地不太一样,较适合某些防御型底线型球员的打法,所以有时候会发生某个球员在其他大满贯赛事中占据优势,在法网上的表现却不如预期,像是费德勒(Roger Federer)和诺瓦克德约科维奇(Novak Djokovic)在硬地球场和草地球场几乎势不可挡,但只在法网中只赢了一场。相反,

历史

法国网球公开赛在大满贯赛中独树一帜,主要是因为它前后有过两种不一样的受到两个不同赛事的影响。一个是1891年开始举办的法国锦标赛(French Championships),原先只对某些法国国内球员开放,直到1925年开始接受法国以外的国际业余选手参赛。 。与其他大满贯赛不同的是,女单比赛不久就被加到锦标赛中,在1897年就正式加进赛程。

更现代一点的公开赛则是受到更多现今已废止的世界硬地锦标赛(World Hard Court Championships)的影响。与前者不同的是,锦标赛从一开始就对国际选手开放。

在1925年,法国锦标赛正式向国际业余网球选手开放,并被授予主要网球锦标赛的地位。除了这些变化,它也搬到了原先作为世界硬地田径锦标赛的主场。 1928年,法国公开赛再次移至新的罗兰加洛斯球场(Roland Garros Stadium),此后一直在那里举行比赛到现在。 1968年,法网成为第一个允许职业网球选手参与的赛事,从此职业网球界迎来了公开赛时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1-1945)期间,法国网球公开赛仍然进行,但这些比赛并没有被法国网球管理机构正式承认。而在1953年,法国职业锦标赛在室内木球场上进行,目前还不清楚那次比赛是否算作正式的法国职业赛。

小威廉丝(Serena Williams)在2003年美网公开赛中的英姿

五位最具代表性的女性网球选手回顾 竟在比赛中遭袭击?

从开始接触网球开始,我就感觉到自己对于这项运动的热情。而在过去将近半个世纪里,和我一样对网球怀抱热情的女性也有非常多。根据我自己的喜好以及无数的统计资料,写出了这篇包含了我自己非常欣赏的女性球员的列表。

莫妮卡塞莱斯(Monica Seles) 

  • 职业生涯:1989-2008
  • 53 个职业头衔
  • 9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4 个澳网(Australian Open), 3 个法网(French Open), 2 个美网(US Open)
  • 入选网球名人堂:2009

毫无疑问,莫妮卡是1990-1992年最具威力的球员。在此期间,她总共赢得了7个大满贯冠军,并在1991年登上世界排名第一。

她与施特菲葛拉芙(Steffi Graf)在1993年的比赛堪称经典,但由于一位疯狂球迷的突袭,比赛不仅被中断,莫妮卡也被迫得从球场退下休养两年。

事件发生后,莫妮卡唯一一次赢得大满贯冠军就是在1996年的澳大利亚公开赛,球员生涯一直延续到2003年,在2008年正式退役。

克里斯埃弗特(Chris Evert)

  • 职业生涯:1972-1989
  • 157 个职业头衔
  • 18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2 个澳网(Australian Open) ,7 个法网(French Open),3 个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 6 个美网(US Open)
  • 入选网球名人堂:1995年

还有比克里斯埃弗特更优雅的球员吗?

她的双手正反拍主宰了从1970年代中到1980年代初的女子网球界,至今也仍然保持着以34分进入大满贯单打决赛的纪录。克里斯同时也是七年来世界排名第一的球员,在单打比赛中的胜率超过90%。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

  • 职业生涯: 1975-1994
  • 167 个职业头衔
  • 18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3 个澳网(Australian Open) , 2 个法网(French Open) , 9 个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 , 4 个美网(US Open)
  • 入选网球名人堂:2000年

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是这份名单中最强硬的竞争者之一,从1970年代末到80年代一直主宰女子网球运动的她以极端的体能条件而广为人知,当她把大力发球( big serve)和截击(volley)带回了女子比赛时,所有人都吓坏了。

她在公开赛年代(Open Era)中保持着167个职业冠军头衔纪录,并拥有59个大满贯冠军,包括单打、双打和混合双打。玛蒂娜纳芙拉蒂洛娃(Martina Navratilova)还保有职业生涯温布尔登冠军的纪录,创造了惊人的九次冠军。她赢得了31个大满贯双打冠军和10个大满贯混合双打冠军的辉煌成绩也是被许多球迷认定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双打选手之一。

施特菲葛拉芙(Steffi Graf)

  • 职业生涯:1982-1999
  • 107 个职业头衔
  • 22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4 个澳网(Australian Open) , 6 个法网(French Open) , 7 个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 , 5 个美网(US Open)
  • 入选网球名人堂:2004年

在施特菲葛拉芙(Steffi Graf) 的职业生涯中,保持了377周的世界排名第一,是目前不论性别,所有网球选手的最强纪录。她的惊人纪录不止于此,1988年施特菲葛拉芙(Steffi Graf) 成为第一个获得金满贯(Golden Slam)的球员——金满贯必须要在同年赢得全部四个大满贯和奥运金牌,这是一项相当了不起的壮举。

甚至在她1999年宣布退役时,她仍然在世界排名中排行第三。如果不是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漫长而更加传奇的职业生涯,许多人都坚信施特菲葛拉芙(Steffi Graf) 肯定就会是女子职业网球史中最伟大的球员,但我认为她们两人都是令人惊艳且值得学习的球员,不但主宰了各自的时代,也带领着女子网球更上一层楼。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 职业生涯:1995-現今
  • 73 个职业头衔
  • 23 个大满贯单打冠军: 7 个澳网(Australian Open), 3 个法网(French Open) , 7 个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 , 6 个美网(US Open)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是目前网球界中最强壮、最有权势的女性之一。自1990年代末以来,塞雷娜威廉姆斯以及姊姊维纳斯威廉姆斯(Venus Williams)一直是女子网球的主导力量。她们姊妹一起赢得了14个大满贯双打冠军,拥有23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头衔,包括2017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而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现在拥有不论性别的网球大满贯单打冠军公开赛纪录。

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 最近一次胜利是2017年澳大利亚公开赛,但因为怀有身孕也没有长时间投入比赛。当然2018年和2019年的温网(The Championships, Wimbledon)和美网(US Open)决赛都是她向着自己的职涯巅峰更进一步的证明,即便到了39岁依然相当有竞争力。

当然塞雷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的成绩都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她拿过的公开赛冠军抑或是其他球场上的惊人之举。我相信没有人会不同意她是史上最伟大的女子网球运动员之一。